伴随着夜晚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,教室里的灯光一盏一盏的熄灭,白天教学楼的喧闹气息也渐渐平静下来。在被寂静包围的楼宇之间仍有微弱的亮光闪烁,这或许是一片你未曾留意过的景象,楼管们的家就安在这里。有了光亮的教学楼仿佛也拥有了生命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而楼管们无疑是教学楼的心脏脉搏,生生不息跳动不停……
楼里的生活
跟侯奶奶第一次见面是在励志楼A栋的五楼尽头,她从隔壁的卫生间走向那扇写着红色大字“闲人止步”的门。候奶奶手里提着一串钥匙,步子缓慢,期间回过头看了我们一眼就转过身去开门了。我们连忙上前表明来意,侯奶奶很疑惑,但还是给我们开了门,邀请我们进去坐。
小小的单间里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门后挂着洗好的衣物、漱口杯等生活用品错落的摆放在一张陈旧木桌上、屋子中间一张窗帘布隔开了睡觉和休闲的地方……侯奶奶正在电脑前玩4399里面的一款叫“蝴蝶连连看”的小游戏,平时空闲时她都会玩一会游戏打发时间。眼前的电脑,是侯奶奶捡学校不要的,连着教学楼的网络,也不用交额外的费用。除此之外,房间里还有一台液晶电视机、一个宿舍衣柜、简易的小沙发,其中大部分家具都是这些年来他俩各种“废物利用”得来的。
(侯小凤在玩小游戏)
房间虽小但“五脏俱全”,侯奶奶的日常生活还算方便。房间里有一个水龙头,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,洗澡、上厕所则需要到房间外面的卫生间解决。在门后,有一条连着窗户的晾衣绳,洗好的衣服就挂在上面风干。寒冬来临的时候,侯奶奶会选择在中午打热水到厕所隔间里去洗澡,那个时侯楼里没人上课,而且厕所也是一间间隔开且有门板,不用担心遇到被人撞见的窘境。
用时下年轻人的话来说,侯奶奶算是个“宅女”了。她平时放假不喜欢到处去走动,学校每年定期组织的教职工旅游,侯奶奶也鲜少参加。她很少离开励志楼,日常锻炼身体的方式是早晨在还没有人上课时,在A栋和D栋之间的走廊来回踱步。
候奶奶负责励志楼A栋教学楼的管理,墙上的日历本上夹着楼管的值班表,并且在日历上标注了自己的值班上班时间。就连电脑后也都贴上了楼管的工作安排、励志楼上下课的具体时间调整。
(日历上的工作安排表)
早上六点三十分开门后就要到值班室里坐班,学生上课后还需要进行日间的巡楼。“要看看有没有混进来发广告的、搞破坏的人。”此外还负责教室的借用,面对同学交来的申请书,“要看看时间有没有冲突,有冲突的要给他们重新安排。”——当教室的多媒体或者其他设备出了问题,老师就会打电话过来,楼管则要出面解决一下,偶尔还要处理学生遗留在教室的各种物品。
楼管的日常
黄跃生,华商励志楼楼管,这是他夜晚巡视教学楼的第2370天。
(黄跃生夜间巡楼)
漆黑的楼道里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和钥匙碰撞发出的声音。他拿着一串钥匙、一个手电,一个人穿梭在黑暗里。先从五楼开始,一层一层地关闭每间课室的门窗,然后切断走廊的电源,最后检查卫生间有无漏水情况。
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让他总结出一套最佳方案:每来到一间教室,他首先拉开窗帘,再关好每扇窗户——“窗帘拉开有什么问题在外面也能看的很清楚,窗户关好免得老鼠爬进来。”黄爷爷利索的关着窗户,“一圈走完刚好过来关上教室的总闸。”期间如遇到教室的灯管、桌椅、窗户玻璃损坏的情况,要及时做好记录,并统一在周六上报维修部。黄爷爷不用纸笔,仅凭大脑就能准确记得哪一间教室的是故障灯,以及哪间教室的座椅是坏的。
厕所的情况是需要特别注意的,尤其是女厕所,要很讲究。清场的时侯,首先是关掉厕所的灯,“如果有人,她就会发出声音,避免尴尬。”确认厕所没人之后就要注意听声音,要是水管爆裂或是厕所水箱的问题,就要及时处理。
晚课下课后,学生陆陆续续地从教学楼离开。深夜的教室总是不缺乏默默努力的身影,个别考研的学生总是会留到最后,甚至会央求黄爷爷让他多待一会。一般黄爷爷都会尽量给他延长一下时间,但考虑到安全问题,也不会让他留太晚。自从学校上晚课的时间调整后,能够在教室复习的时间更少了,黄爷爷索性让他直接到图书馆去学习。
偶尔会有滞留在楼内的同学,楼管就要重新打开锁好的门放他们出去。这也是安排楼管住在楼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“不论有什么事,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处理。”
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却要有着细致的心,每一层楼他都在重复一模一样的步骤。这样枯燥又乏味的日子,楼管们年复一年的经历着。检查完毕后,锁上管辖楼层的大门,一天的工作就算结束了……
(白天值班的黄跃生)
结缘华商
侯奶奶和黄爷爷是夫妻,他们在2010年从湖南郴州来到华商。一开始是住在创新楼,之后又搬到了励志C栋二楼的小房间,最后才住到此处。刚来那会无辣不欢的他们还吃不惯学校的饭菜,后来慢慢也就“入乡随俗”了。
楼管的工作他们一做就是十年,期间两个儿子都成了家,目前一个在湖南一个在广东,孙子孙女都在外上学。平时大家也会打电话互相问侯,更多的时侯是在家族群里看看家人们发来的视频。
建校十五年来,华商不断扩建、扩招,她长大了,他们也渐渐变老了。华商从最初的励志楼增设到厚德楼、创新楼、启智楼……新的宿舍楼也一幢幢地拔地而起。楼管的工作不算辛苦,在这个年纪依然能为学校发光发热,他们感到很满足。侯奶奶回忆华商最大的变化是教学楼多了,学生也越来越多了……他们目睹着一代又一代华商学子在期望中到来、在凝望中成长、在回望中离去……
不论是黄爷爷夫妇,又或是没有提及的刘阿姨和施大叔,他们就像冬天里最早出现的暖阳,永远在岗,永远坚守。或许没有人曾注意过他们,但在你需要的时侯,他们永远都在。
风雨十五载,岁月如吟。他们不仅是华商的守护者,亦是华商发展的见证者,跟千千万万的华商学子一道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。他们用满心赤忱为华商的建设倾心付出着,就像在这幢楼里扎根的十年,虽然渺小又平凡,但他们把生活过得有滋味、有希望、更有盼头。
撰稿&采访:王丹丹林雨诗薛诗侨
拍摄及制作:王丹丹林雨诗
指导老师:陈晖